近期,老校区高三年级开展了“重温高考,助力最后一公里”家长征文活动,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既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更有前行的力量。征文一出,引起了家长们广泛的关注,接下来,我们陆续将优秀文章在网上刊登,为2019高考,为高三学子加油助威!
高考,我觉得永远是我人生中最难望的一段经历,高中的三年学习生活,一个当时我们觉得是比较痛苦的事,在26年后回想起来却是一种不敢忘却的幸福,它对我的人生可以说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是我在以后学习生活工作中重要的精神财富,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高考的人,一定会把当年的高考经历视作自己最宝贵的财富,金不换。
我1990年上高中,就读宁津县第二中学,我们班是全校的一个重点班,老师的师资应该是全校最好的,我们的班学习氛围也比较浓厚,同学们深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有种“比学赶帮超”的劲头。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确实是比较苦的。对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高中生来讲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大学,远离农业,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高考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当时是没有退路,既使考不上我也要再读高三,重新再参加高考,以达到不用在家种地的目的。我当时把思想包袱完全放下,变成了我学习的动力,现在想起来,高考无非是我人生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也深深理解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真正含义。
我高中三年中成绩最好的时期是在高二升高三的考试,当时正值麦秋,还有两周就要高二期末考试了,学校不给我们放麦假回家帮父母收秋,我很是着急,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收麦子需要一镰一镰的割,割完后还要用小车拉到麦场上去轧晒,我家十多亩麦田,光父母干的话需要20多天,我和班主任请假,在家整干了一周的农活,回学校后,我就进入倒计时一周备战高二期末考试,心态放的很平,心想这次肯定考不好了,爱考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吧,我抓紧时间复习,不再考虑成绩的好坏。可等成绩出来了后,我考的超出我预想的好,但过后我仔细想了想,明白了什么叫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真正含义,我希望咱们班的同学们,不要在乎每次成绩的好坏,只要尽力就ok了。
2018年年末高三上半学期26班家长会上,孙亚非同学说喜欢海豚从水底冲出水面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就说的很好,没有在水下面的能量聚集,就没有一跃出水面的高度和快乐。我觉得临近高考的学习,学的就是一个心态,只有把心态放平,避免心浮气躁,不要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同学们的高考之年,国家在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实现26班的高考梦。开春正是奋进时,关键之年再出发,同学们须迎难而上,顶住压力。思想上承认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抓住出现错题的关键,找出不足,洞查错题的规律。应该让学习不能松懈,思想和信心不能动摇。不辜负高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消逝在高中的三年青春,做到青春无悔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