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31班(原13级28班)是即将踏入高三序列的体育班,是暑往寒来历经两年,在许保华和刘艳两位老师与我的协作下,经历了光荣与困难,荣耀和挑战,一步步迎来了高三这即将收获的时节。回首过去这两年的征程,与两位老师的协作,默契而顺畅,志同而道合,在此感谢以上两位给予我的帮助和提携。今日海龙同志约稿,我本是术科老师,舞文弄墨不是强项,但考虑到这几年来的体育班的班级管理工作,确实也有些许点经验和体会,不如静下心来谈一谈聊一聊,也算聊作抒怀。
从2011年接手体育班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压力和痛苦,对体育生的管理和其它班级的管理一样,也是千头万绪,需要考虑和筹划的事情相当的繁杂多样。不同的是体育生纪律松散、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养成不足,规则意识不够,对“师”斗争经验丰富,可以不夸张的讲,每一个体育生放在普通班都可以作为一个刺儿头,独当一面,相当有典型性(反面的)。不过,作为体育专业术科老师,我也深知他们身上存在着的闪光点,或者说是优势,只是放在学校教育这个体制框架下,某些优点和优势不那么明显或者说被限制住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施加给特定群体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和管理,也是我一直思考反思的问题。即所谓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影响是有效的有益的,短短三年改变他不可能,但可以在程度上影响他。让他知道感恩,懂得忍耐,遵守规矩,学会体谅,这都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去给予的。至少现在我的学生可以让我感到点欣慰,他们可以让我看到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改变,是我所预期的那样。彼时他们会目无尊长,挟青春期叛逆的威风对任课教师横眉冷对,此时他们会懂得凝神倾听教师的教诲;彼时他们会疾言厉色,口中亲戚问候横飞,此时也学会了娓娓道来,谢谢sorry的灵活运用;彼时的飞扬跋扈习气,横行霸道的威风,此时的专注于自己的训练和学业。不由感叹道他们长大了,当然其中有“我们”的陪伴,“我们”的教育和影响。虽然过程曲折,痛苦,甚至有激烈的斗争(引用许保华的原句: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有沉重的代价,但终归“我们”胜利了,至少在体育生的行为养成上,“我们”不是徒劳的。
注:“我们”---指两年来为31班体育生付出过心血的所有领导,教师,家长。
1、体育生的管理既要严格又要关心爱护--宽严相济
体育生的管理是靠班主任、体育教练和全体课任老师来进行,要抓往“严”这一核心进行管理工作,俗语说“严师出高徒”,必须严格要求他们,这也是对体育生关心爱护的具体表现。尤其高一时,一个班的体育生六十多号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合规范、急需改掉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强调共性,淡化个性,严字当头,一视同仁。要培养他们成才,严格的同时也要关心和爱护体育生。在严厉高压下,大局可稳而个体欲动,这时就需要如潺潺溪水般的关心爱护,滋润他们的心田,让狂躁的内心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管理措施起到更深入人心的功效。
2、制订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体育生的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个制度就是管理制度,是体育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他们也必须按制度来进行训练、生活、学习、作息等,管理制度的制定须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制定制度后要组织体育生学习、理解。当然高一时,规则和行为的碰撞是尤其的激烈,规矩初立,尺度必严,过程也是痛苦和反复的,但坚持下来效果也是显著的,那就是树立了规则意识,至少再犯错误也不会再是要么懵懵懂的不知哪里做错了,要么是楞楞的犯了错也理直气壮。
3、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才能管理好体育生。管理工作繁杂多样,凡事班主任事必躬亲,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将体育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选拔一些有威信、有责任感的学生来做班干部和组长,并且为防止一家独大,引入竞争机制,彼此制衡,又彼此协作,在分派班级事务中也由其中两个共同牵头负责,班长设立上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设立了一个常务班长,两个区域班长。(这种设立也是基于体育训练外出比赛的不确定性,以防班内无人值守,群龙无首,无人负责)让体育生自己管理自己;在训练、学习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重大的事情由班主任决定。
4、实行目标管理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及学生本人的文化科、术科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文化科制定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术科制定每个月的训练目标。这样体育生在训练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就会积极认真地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学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提高体育生的责任感、学习积极性和训练热情,增强进取意识。高一时由许保华牵头的学案一周一整理一装订,学案作业大检查这些活动,在我们开展的每两周一期的分期家长会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增加了家长的信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抓好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是管理的有力措施,思想决定行动,育人攻心为上。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教人又要育人,培养体育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体育作风,树立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思想工作不是板着面孔说教和讲大道理,是班主任在体育生频繁接触时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如自我约束不足,学习、训练不积极,队员之间不团结合作,思想品德差,以及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班主任及时给予思想工作,批评教育,目的是要体育生明白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及造成的影响。促进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积极方向转变,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要严厉批评错误,追根溯源,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内心根源,错误危害;但对事不对人,也要有和风细雨的说服教育,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即深掘内心的过失错误,感召内心的正面积极因素。
6、提高沟通技巧,抓住教育契机
体育生要成才离不开老师的爱护和关心,老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在沟通中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认可、鼓励、关注和关心,所以班主任要利用好教育契机,施加影响。一个眼神,一句调侃,一个示范,都是一个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善于从学生角度打开交流的契合点。也即粗犷豪放中兼有理性文雅,既能让学生感到不另类不做作,又能提纲挈领提点带面施加影响。
7、因势利导,抓大放小,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体育班就是一个集体,体育生在这个集体中长期只有制度没有温暖,也不行,最终会失去规则建立的根基,失去设立规则的意义,重典之下亦需人文情怀。实践中切忌大事小情,教条模式化,套用规则惩治为先。对于体育生犯错也要灵活处理,在非常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犯错的根源,区别对待,即心里要有杆秤,不能一旦学生犯错,就一概治之,很多时候网开一面达到的感召效果要远好于惩戒。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赖建立起来,有时是无心的过失,如若仍死板套用惩罚措施,会伤害彼此的信任,会把学生推向对立面,这不是我们需要达成的教育效果,毕竟规则也是为达成教育效果而设立的。当然关系到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学生过失与学校规章制度有严重背离,构成大的危害,则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