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感悟:
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是一个班级健康发展的引领者,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道德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弟子规》总叙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则充分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品性修养教育的重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班主品德格高尚、知识丰富、态度积极、认真负责,自然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班级要有积极、向上、健康的舆论导向,培养学生文明守纪、自觉提高个人品性修养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班级管理中建立尊重、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也有人将班级管理比作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拉车,一辆满载学生未来的车辆,走在寻求进步和幸福的路上。学生是拉车人,家长是后勤保障者,而老师则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陪伴和促进者。学生、家长与老师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则能形成合力;反之,关系不和谐、不能相互尊重,则只能将路走得异常艰难,最终导致相互指责和抱怨。班主任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客观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以成绩的优劣为标准。对成绩领先的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谦虚、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交流沟通,指出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不断整改,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鼓励和等待。
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一般会逐步经过亲力亲为严格的“人治”,强调对学生的约束与管理;实施班规班约的“法治”,注重的是行为标准和制度约束行为;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律发展的“无为而治”。班级文化建设重在培养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师生共同交往、交流与融合中形成的价值观、社会舆论、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会使班主任、学生、班级以内在的激励为主导,自觉主动地做好每件事,使班级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有机体。有家长认为一中的管理和教学方式是“散养”,言语中体现着认为“管的不严”的意思,这只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方式也要随之相适应,管的严不是处处加以约束,而重在养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落实一日常规管理、加强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不断深化完善高效课堂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潜能是工作的中心,“优秀生有突破、重点率实现超越80%、本科生一个都不能少”教学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体现出学校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总结,“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是我坚持的原则。“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管理经验及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做好学生人生发展的良师益友。
个人简历:
1999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自1999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年。连续多年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称号,高考质量优胜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育教学课题市优秀成果奖,一师一优课市级一等奖,在学校2018——2019学年教师表彰大会上,荣获“功勋班主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