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赵千惠
班 级:2018届 5 班
录取院校、系别、专业:北京大学 城乡规划
座右铭:杯中的水是亮闪闪的,海里的水是黑沉沉的。小道理可用文字说清楚,大道理却只有伟大的沉默。
心得体会:从习惯走向未来
首先,我想谈谈做笔记和整理错题的习惯。或许初中时候的你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但进入高中,笔记和错题本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法宝”。笔记是你的“思维梳理器”,我不建议对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笔记本上进行梳理,而是对自己掌握不好的、理解不到位的、逻辑不清晰的知识点做一个个性化总结。所谓“个性化”,就是要求不单纯地摘抄课本,不抄袭辅导书的知识点总结,而是在浏览本节内容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逻辑习惯,有侧重点地进行梳理,在整理过后要达到理清思路,攻克难点,全面覆盖知识点的目的。与笔记不同,错题本则是你的“缺漏收集箱”,错题本上记录的是我不熟悉的某种思路、在某个题型上的思维漏洞(也就是常被忽略的所谓粗心导致的错误)以及我因知识点遗漏或答题技巧不规范的错误,错题本不只是“记录”,更要求“提炼”,从具体的题目中提炼出核心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漏洞才是避免重复错误的关键所在。
其次是思考的习惯。我们常说“用脑子学习”,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在三年的学习中保持敏锐的头脑非常重要。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身就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尤其是理科方面的学习更需要这一点,我在初入高中的时候独立的思考很少,在吃过一些苦头后有意识地提示自己多想一想,在高二中期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同时对自己的错误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要进行反思,有些同学一旦考不好就是疯狂地刷题,其实他本身毫无目的,毫无头绪,而我则会冷静地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如果是知识性错误,我会选择回归课本而非做题,如果是思维的不足,我会选择同类型的几道题练习并做一个小结,这样虽然做题量不如某些同学,但效果是事半功倍,所以冷静地反思,会让你更有目的地对难点逐个击破。
最后,我建议大家养成与老师交流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我做的并不好,只是高三下学期的考试失利后才逐渐地寻求老师的帮助,但却在这一点点的尝试中收获了很多。一中的老师们不仅经验丰富,见过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或许比家长更能理解大家所面临的困境。大家可以在学习遇到瓶颈时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的点拨或许正是突破的关键,可以在考试失利后请老师帮忙分析试卷,一起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也可以在遇到挫折打击后产生心理问题、压力过大而无法缓解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执教多年的他们也会给予更专业的疏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法。总之,专业耐心的老师就在身边,你就何必自己纠结迷茫呢?
高中生活是辛苦的,而良好的习惯则是兵荒马乱的高中岁月中那一间静谧的茅屋,你会在其中平静地生活,踏实地努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又岂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愿你毕业之时,眼中的点点灯火已变成璀璨星空,照亮你向往已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