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正教师的出现,这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
二、真正的教师的出现是中国教育体制的自我更新和局部再生。
三、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四、杨老师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出于内在生命的需要。
五、家长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动力,搞不好就会成为应试教育的社会基础。
六、王栋生说:“高中完成两个任务就很好:一是在培养语文素质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这两点真得很重要。
七、高考的要求被绝对化,以至唯一化,成了学校教育的全部,这就把狭窄化的功利教育推向了极致,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
八、学生生活在哪里?学生的生命在哪里?
九、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素质、学养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发展,就需要有三种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十、要所有的人都赞同自己,是不可能的。
十一、大环境改变不了,小环境却可以自己创造,起码要沉得住气。
十二、人怎么知道上帝的美意呢?但教育者得站在高处,自己站在高处,才有可能把学生引向高处。
十三、希腊人在德尔菲神殿上刻的字就是“认识你自己。”
十四、成绩只是学习的副产品。
十五、语文教师如何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习的内心成长?
十六、灵魂之间原来如此隔膜,教育原来如此无力。
十七、“爱”,这个在学校的公开教育中似乎总和“早恋”结合在一起的,还没有完全脱敏的词,让那个落叶满地的小角落成了学校最美丽和最诱人的地方。
十八、一帘幽梦长,子夜情未央。晓来谁染鬓成霜?泪落已千行。把酒酬月人茫茫,白了少年郎。对镜愁容卷千丈,怎掩藏?暗思量,岂敢忘?
十九、青春少年会因为爱一个人而更爱生活,更爱这个世界。歌德讲过:“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真至纯。”
十九、长大是一个过程;爱,不是毒蛇猛兽,而是青春的权利和自由。控制不是爱,而是自私。教育不是强制,而是引导,要触发孩子内在的觉醒,使之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十、如何让学生展现真实的自己,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二十一、不要活在新闻里,因为新闻要么说政府的好话,要么说人性的坏话。
二十二、不要让语文承担太多其它学科的内容,不要让语文成为“泛语文”。
二十三、在现有体制下,教师也不过是工具,被行政之手神奇之手操控,会有多少选择权呢?
二十四、一个需要教师群体合作的事业竟然成为尴尬的不合作与明争暗斗。
二十五、材只是一个筐子,往往里面装什么全在教师。
二十六、关键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人真正觉醒还是被逼觉醒的产物。
二十七、禅联:竹影扫阶尘不动,雁过寒潭水无痕。
二十八、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爱与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二十九、人才大都是偏才,成功也都是不拘一格的。
三十、不少孩子都有一些特殊的才能,但因为和考试无关,最后得不到发展,渐渐退化埋没。
三十一、因为无法发现自己,只有被迫接受社会化的教育,最终顺从了外界,不能走自己的路。这于国于己都是浪费。
三十二、千里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自然的就是合道的,不是你的,苛求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