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为了更好地践行教育的这一本质,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首先,教师教学生学。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会面临一个困惑:我是授鱼还是授渔?授鱼,学生一时有“鱼”吃,短期教育效果不错;而授渔,教授捕鱼方法,短期可能效果不显著,但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应只为了追求眼前的效果而授鱼,而更应该从长远考虑,让学生学会“垂钓”,以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其次,学生教学生学。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个知识点反复强调了多次,但是在实际的做题中,出错率还是很高,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绑架了学生的思维,替学生做了许多学生该做的事情,以致于当学生面临不一样的情景时,仍旧会不知所措。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通过“一棵树摇动一棵树”,让已懂学生做老师,让他从学生的角度给不懂的学生讲解知识,这样,对于讲题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其他同学而言,面对自己的同学,他们会更加的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疑虑,真正的理解知识。
最后,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更快的学会“授渔”,必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内化,把外在的东西变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为此,一要明确学习任务,若一个人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就会虚耗精力与生命,就如一个没有方向盘的超级跑车,即使拥有最强有力的引擎,最终仍是废铁一堆,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必须要让学生谨记学习任务,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学习。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书、学习,而且需要思考。因为,不思考,即使你知识点背的再滚瓜烂熟,当你面临新情景时,一样会不知所措,对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不会有丝毫的印象。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就是得不到真的知识。所以治学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更要善于将两者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思考,到底思考什么?思考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什么?关于本课知识点,有哪些易混易错点,我该如何加以区分?本节课在本单元乃至本书中的地位是什么?结合习题,思考可能会以什么形式考察本知识点?……三要善于总结。总是针对过去的工作,而结则是针对工作后的经验、教训或规律,总是结的依据,结是总的概括。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