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授课至今,受益良多。备课-听课-完善-上课,在过去两个多月里,一直是我工作的主节奏。这一过程,依我看来,应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用心,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精彩,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回应正是最好的评判。因此,每一堂英语课对我而言都像是一场考试,我的学生们就是我的考官。他们回应的直接性与真实性是我不竭的动力,督促我静下心来、不断摸索,把千头万绪的工作理清楚。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周而复始地思考与实践之中,我也得到些许启发:认为上好一堂英语课,应做到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贵耳重目,博学求知。英语教材是静态的语言素材。英语教师,在演绎教材时,应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在此过程中,多听多学是必由之路。“学”首先是自学:初次备课应将本单元学生课本、教师用书、同步练习册通读一遍,将知识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形成知识体系和自己的理解。“听”和“学”紧密相连,是再次备课的基础。听课时,应怀有归零的心态,虚心地向同事学习,正所谓“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唯有此,才能突出单元重点,见微知著、管窥全豹、举一反三。基于“听”之所得,应再次备课,构思具体的上课步骤:从导入到总结到升华,每一个环节都要衔接得当,每一个问题、例句都应精挑细选。
二是用心观察,慎思明辨。一堂英语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可接受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英语程度呢?作为新教师,我对学生的英语功底、可接受度了解不够,但所幸每节课的学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课前批阅学案,让我了解到哪些单词拼写学生容易出错,哪些句型结构学生难以掌控。如此,在上课时就可以有所侧重、详略得当,把握正确的课堂节奏;选择例句或提出问题时,尽量避免生涩的单词,力求生动简单。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也为我完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唯有尽心了解学生,才能把工作做实做细,英语课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科学有效的沟通。
三是学思并行,笃行自问。教学过程中,学习与思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是连接二者的纽带。自以为是、不管不顾地授课,不能算作实践,“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唯有向同事学、向书本学,才能设计出科学得当的课堂步骤。墨守成规、拘谨守分,同样也不能称作实践,好的英语课不仅应当科学、还应精彩,应适合本班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讲授第一模块时,在学生阅读过课文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和A Letter from a Senior High Student后,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两人一组编演对话,一人演中国的高中生李康,一人演美国高中生Rob Marshall,并给出大致框架和问题。此教学步骤的设计效果较好,学生创意百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运用了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句子,并帮助他们对比理解中美高中生活的差异。
四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5年高考真题-英语(新课标Ⅰ卷)的研读提示我: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应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其慢慢脱离对于高考命题形式的陌生感。“小处着手”是要将高考命题形式和规律渗透到课堂环节设计之中、教师课堂用语之中、作业反馈之中。例如,在高考英语阅读题中,除直接定位文章信息的简单题外,还有概括总结类、排除干扰信息类、看词猜意类,判断推理类等较复杂题,那么在平日的阅读课中,就可以根据文章信息适当设计以下类似阅读问题:What did the author think of…? (新课标Ⅰ卷24题);What was the author going to do…? (新课标Ⅰ卷27题);Can you use one word to describe…? (新课标Ⅰ卷28题);What does the word “…” refer to? (新课标Ⅰ卷31题)等。再如,在高考听力试题中,除直接定位信息类试题外,还包括信息转换类、情境猜测类等。基于此,平时在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后,应当就涉及推理判断的类似题目加以提示和指导。此外,依我看来,听力材料是有声的阅读材料,课本阅读的音频也可用作听力材料,因此,英语各类课型之间应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在讲授第四模块 A Lively City 一文时,我首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判断对话发生的情境,记录课文中描写了城市的哪些方面,并将其按在对话中提及的顺序排序,以此达到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和框架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定位信息、情境猜测等高考听力中必备的思维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以上四点便是我对于英语教学的些许想法,大致可概括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不断反思、锲而不舍,在“敬其业”、“精其术”、“乐其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