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一轮复习试行方案
本学期高二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展开一轮复习,复习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前两单元和选修,针对文科生基础较差,尤其对必修一必修二掌握较差的学情以及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目的,结合学校年级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练为主教学模式的精神,我们制定以“背-讲-练-写-练”五结合为主的复习方法。
一、了解学情定模式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上:
1、上课思考热情不高,依赖老师对知识的梳理。
2、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还不是很熟悉。
3、感觉历史知识非常零碎、乱,希望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讲解。
(二)平时训练:
1、做练习题时喜欢看着课本做。
2、喜欢做选择题,不愿做问答题。
(三)正规考试:
1、细小知识点不会,特别对时间很头痛。
2、语言表达不到位,知识点知道,就是用不出来。
3、考试时间紧,答题抓不住重点,写了很多但得分很少。
4、有些材料看不懂,特别是文言文。
(四)自主复习:
1、没有固定时间读背,甚至于抽不出读背时间,因为忙于书面作业。
2、什么都要看,什么都看不进。
3、平时做题效率低,磨磨蹭蹭。
二、更新观念定模式
课程改革向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理念。如 “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新高考命题原则来看,倡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掌握基础,提高素质,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因而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必须做到五个到位:
(一)梳理书本知识基本到位:
第一:回归学科指导意见,明确“课标要求”,克服“盲人摸象”症状。
第二:回归高考说明,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克服“主次不分”症状。
第三:回归课本,落实基础知识,克服“舍本求末”症状。
第四:回归高考真题,熟悉高考试题特征,克服“恐高症”。
第五:回归错题,反思错因,拨乱反正,克服“一错再错”。
(二)分析教材内容基本到位:
第一、基本内容题目化。
第二、重点内容细致化和前瞻化。
第三、难点内容简单化。
第四、新旧知识联系经常化。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基本到位:
一是提高学生当堂记忆基础知识的效率;
二是提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听写、爬黑板,限时练习等是常用的方法。
(四)掌握解题策略基本到位:
一是细心审题 二是规范答题 三是迁移知识 四是掌握技巧
(五)抓培优转边基本到位
培养优生:一、研究高考动态、信息和能力要求,做到辅导的计划性、针对性。
二、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重于知识的辅导。
转化边缘生:平时关心一点,过程耐心一点,方法灵活一点,措施强化一点。
三、目的及具体实施
目的: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夯实课本基础知识,提高做题基本能力,总结规律方法。
实施:实施学案导学,先由学生背自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预习(配以学案)——课上讲练结合每节框架及重难点精讲20分钟,背10分钟,限时练(学案)15分钟——每一单元之后总结默写——做单元题及讲解考点和单元测试及周周清。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突出两大措施:第一,重点突出对学生的“查”即针对“尖子生”、“优秀生”、“边缘生”等不同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确保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第二,对学生的作业、试卷做到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批阅,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学案设计:分五部分:一、单元特征及课标要求;二、预习学案:以默写为主要形式,即将知识问题化,并突出问题的内在联系;三、重难点点拨;四、课堂限时训练6-8个选择,一个材料问答;五、自主构建本课(单元)框架。
课堂设计(分三种课型——讲练课、默写课、习题课;课时安排依据单元大小为n+1或n+2,如必修一第二单元即3+1,将默写与讲题合为一节,第三单元则是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