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夫妻内射,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AⅤ优田,极品盛宴视频

2023-2024学年工作总结及下学年工作要点
创建时间:2024-11-22
所属分类: 规划计划

过去的一学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党委与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上年度工作总结

(一)党建统领学校工作发展。一是我们进行了2023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2024年度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栏目“学习时间”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栏目超过100期;加强校内外交流合作,首次与德州市立医院、德州二中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加强党务联合共建,业务互补共进,推进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与学校工作密切结合。二是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本学年的两个学期,学校党委组织党委成员、校长助理完成对三个校区的高中九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两轮全覆盖听课督导,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听取意见建议、了解问题现状、解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推行党委成员联系帮包学科机制,切实俯下身子、下沉基层,党建职责与业务职责融合落实;三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一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首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成立全市第一个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发挥校内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继续加强与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2人获德州市思政理论课比赛一等奖;3人获评德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评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去年11月份,市委统一为市属学校配齐纪委书记,姜兵书记的加入,学校纪检机构更加健全,职责更加明确,执纪更加规范。同时,学校进一步优化纪检与督导工作的融合,在日常督导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效率更加明显。老校区首次开展食堂超市内部审计自查,规范采购、加工、销售、账目等各环节;今年上半年,在市纪委统一部署安排下,又开展了食堂、教辅领域专项整治,深挖根源性问题,预防苗头性问题;针对暑期有偿补课、谢师宴、升学宴等问题,做好全员提醒谈话、签订承诺书,进一步守好纪律关口;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上半年拍摄了“越清廉、越美好”廉政专题片,利用LED屏幕持续性播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教学教研提升特色办学质量。常规是质量的保障,更是一所学校形象的体现。一是教务处针对学校教学现状,制定完善教学常规的细则及考核办法,细化德州一中手机管理制度,加强“2+40+8”教学全过程、全阶段监督管理力度,即提前2分钟候课,40分钟高效教课,8分钟课后答疑;二是完成物理、数学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各科教学注重“低起点,小坡度”,控制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三是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新华集团与山东出版社合作建立了物理竞赛实验室,全面提升我校物理竞赛实验水平;四是初中部办学成效显著。自2022年7月与天衢新区合作两年来,初中部秉承外树新形象、内强基本功的办学理念,在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中考升学及尖优生培优等各方面都有明显改善,2024年首届德州一中自主招生中录取3人,2023年较2022年一中录取率提高5个百分点,2024年较2023年增长7个百分点,在天衢新区各项评比中位列第一名,受到各级领导、师生和社会高度评价。五是高考成绩方面。2024年高考是我校没有县市生源的第一年高考,高三年级全体师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实现了教学成绩不滑坡,并且稳中有进。全市前十名中,我校共有六名同学,其中第一名、第二名均出自我校,全市680分以上6人,我校占3人,全市670分以上共16人,我校占9人,重点上线1226人,本科上线超过2400人。

(三)创新改革促进全方位发展。一是特色办学有提升。在入选山东省特色高中的基础上,2023年12月,我校作为山东省几所学校之一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进一步完善加强我校和北京大学的双向交流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机衔接,共同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二是培优体系有创新。2024年初,“自主招生”政策顺利实施,首批录取49人并开班运行,探索“3+0.5”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接下来扩大自主招生规模打下基础;继续加大推进与城区内优质初中的联合培养力度,前置优秀生培养模式取得新进展,初二年级尖优生“起点计划”顺利开课一年,现在已进入竞赛授课阶段;三是尖优培养有成效。校内竞赛教练团队初步成型,按计划开展竞赛培优教学工作。数学、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奥赛均已实现全国一等奖的突破,新校区汤圆圆、孙茗嘉获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省赛一等奖,为强基计划奠定基础。四是体育竞赛有突破。学校篮球队时隔十年后再次夺得全市冠军,省赛中获乙组第三名,代表德州市中学生篮球队首次晋级甲组联赛。田径队王浩森以15.07米成绩打破三级跳比赛记录。

(四)教学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在人事管理行政综合方面。一是在其他兄弟学校职称评审工作暂停的情况下,我们完成2023年度职称评聘,同时完成91人职称岗位晋级,这是我们进行的第四次岗位晋级,已有超过500人通过岗位晋级实现岗位工资提升,通过“小步快跑”缓解职称评聘紧张的困难;二是做好16位退休教师的手续办理,分学期举办了两次荣退仪式;清退长期病假事假人员,消除学校在编人员吃空饷隐患;三是组织开展对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走访慰问,利用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等节点共走访慰问80岁以上的老党员教师16人次,发放慰问金1.1万元;四是做好校友统计及接待工作。一年来共组织五次各类型校友返校聚会,今年的5月份,1962级校友与22级在校生跨越一个甲子的对话,引发广泛好评,并在德州日报、晚报等媒体报道;同月,我们接待了一位1948级的校友后人来访,为我们的百年校庆做好铺垫和预热;四是工会女工委扎实开展群团工作,今年的三八妇女节,组织三个校区女教工岔河健步行,展示了一中女教师的风采,这样的风采在本职工作中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老校区2021级8班9班团队都是清一色的女将,创造了今年高考上线人数老校区最多的成绩;新校区2021级西区14班团队,也是女老师占据大半边天,高考中成绩超出平时各类模考。在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方面。学校坚持教学单位教的好学、后勤单位服的好务的基本定位。一是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效率,水、路、电、网等基本设施维修做到24小时随叫随到,两校区医务保障人员、急救设备配备齐全,确保教学秩序平稳运行;二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积极向上级协调争取资金、政策,最终推动新校西区运动场工程于今年3月份顺利开工,力争新学期按时投入使用;老校区教工车棚安装了充电桩,解决老师们电动车充电的困难;教学楼办公楼地下车库通道顶棚安装完毕,解决了雨雪天气带来的师生安全隐患;三是进一步改进两校区餐厅管理模式,提高就餐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调整管理方式、优化就餐形式、强化督导管理,大幅提高学生就餐满意度,其中,新校区学生就餐满意率提高近40个百分点,老校区餐厅被山东省健康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体育局评为“营养健康食堂”。四是筑牢学校安全底线。两校区24小时值班制度运行良好,做到校门有人盯、校内有人转、楼内有人看,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确保学校安全底线不出问题。在做好常规风险排查和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老校区安全科重点做好上、放学期间的门口安保值守,新校区安全科做好门口车辆人员疏导。

(五)德育育人成效更加凸显。德育是确保学生在成才基础上成人的重要环节。一年来,学校坚持一手抓教学聚焦育才,一手抓德育聚焦育人。一是培育一中德育特色文化。两校区政教处、团委深挖“勤责”文化内涵,擦亮新校区课间操品牌,拓展老校区值周实践课,发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浸润作用,用好德育成长档案,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二是开展一中德育特色活动。常规性开展军训、运动会创意表演、歌诵比赛和征文演讲比赛;新校区成功举办了2024德州市新华书店杯高中生辩论赛,我校代表队以全市第一的成绩晋级省赛,在省赛中取得两胜一负的优异成绩;举办2024年德州市首届合唱教育成果巡礼活动和2022级18岁成人礼等大型活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老校区筹备开展了18个社团活动,其中,烙画社团、国防社团、扎染社团、舞蹈社团、器乐社团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今年八月,模拟政协社团第八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与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3所知名中学的队伍同台竞技,多项项目获奖,被德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政协公众号相继转发报道。三是团委发挥基层团组织活力。两校区团委顺利完成2021级学生纸质档案整理,正在安排智慧团建转接;严格规范入团程序,确保团员发展工作高质量完成,举办2024年团市委新团员入团示范仪式。

二、下年度工作计划要点

(一)坚持党建统领工作全局。学校确定“一个坚持三抓两注重”的工作主线,“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建对学校工作全局的统领,也是对工作方向的引领,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团结和带领支部党员、老师们,以时时走在前、事事争模范的姿态,践行我们的入党初心。就像在去年12月份的极端暴雪天气中,各支部党员能够及早行动,老校区在学生入校前清扫入校入楼通道,新校区完成市委交办的太阳湖路积雪清扫任务。这就是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作用,也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各年级支部要时刻牢记承担的目标任务,行政支部要时刻牢记服务意识,组织好、带领好全体党员,真正把干事创业摆在首位,做好教育教学的先锋队。

(二)坚持提升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全市高中教育的排头兵,德州一中始终备受党委政府和州城百姓的关注,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生存和立足的基点。在新高考改革政策调整、县域中学崛起紧逼直追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关注优生培养,提升并扩大清华北大裸分录取优势;加大五大学科的竞赛培养,为强基录取奠定基础,缩短与历城二中、东营油田中学等学校的差距;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课程体系、培养体系,切实用好自主招生政策,发挥高中前置半年的效果;控制非毕业年级在全市的统考评比和与其他地市的联考中起伏波动幅度,摆脱总是在高三这一年的追赶困境,回应家长的期盼,缓解社会对一中的质疑焦虑。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职工,放下我们的自大,回归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课堂实效为标准,补齐短板弱项,提高培优实效,提升大面积上线。

(三)调整工作状态振奋精神。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支撑,才能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德州一中有着95年的办学历史,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底气。有人问,文化是什么?德州一中的文化又是什么?我想文化就是一种习惯,把一些好的做法做成习惯、做到极致,就是一种文化。而“勤责”应该是一中文化最好的解释,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天早出晚归,真正把学生放到心上,把我们的课堂放到心上,学生有没有好好听课、试卷有没有好好改错、知识点有没有记住等等,都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聚餐聚会,我们聊的最多的也是我们的学生,当然,我们每个人也是凡夫俗子,也会抱怨几句,发发牢骚,可学生告诉我们高考成绩的那刻,我们之前的辛苦、疲惫都会随之烟消云散,并为我们下一个征程整装待发,我想这就是我们勤责文化的一种体现。只要我们每个人以责为担当,以勤为脚步,就一定能够再创德州一中的辉煌。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规划计划
下一页:没有内容了